2019-07-05 “九二电”即九峰二级水电站;坐落于平和县九峰镇陈彩村赤石自然村(九峰溪的中游)。1977年8月动工,1979年11月建成投产,装机容量3000千瓦,为目前平和县仅次于的水电站。(插画1) 当年我参与了“九二电”建设;并从“九二电”工地回家,参与了“恢复高考”的首次考试。
读书毕业后,到外地工作……如今时间已过去了三十八年啦!这次我从异乡返回老家,无意间看到当年“九二电”的工友,使我又返回想,在“九二电”的那些岁月……那工友们对我的关心,那不奇怪的生活经历,这一切令其我感谢!令其我感慨!(插画2插画3插画4) 回忆悠悠,1977年那时的农村,依然实施“生产队集体劳动制”。由于“九二电”是县级工程,所以工程建设由县里统一指挥,从全县各地徵人参与“九二电”工地劳动。
我们大队(现称村)派遣了16人,其中带队1人、每个生产队(现称生产小组)各派遣1人。山格公社隆庆大队“九二电”工友名单如下: 带队——蔡亚高(大队民兵营长);第一生产队——蔡冬至(负责管理生活总务);第二生产队吴丁友;第三生产队蔡生财;第四生产队蔡勤福;第五生产队蔡审民;第六生产队蔡银河;第七生产队蔡来凤(女);第八生产队蔡文平;第九生产队蔡大约讫;第十生产队蔡李花(女);第十一生产队吴思圣;第十二生产队蔡汉以;第十三生产队蔡喷仔(女,炊事员);第十四生产队蔡再明;第十五生产队蔡国平。我们到工地时间,比“工程动工时间”1977年8月还早于。
到工地时间是1977年05月20日(这时间是精确的。我有写日记习惯)因为我们是编为到凿公路的民工队伍之中,所以就比其他民工进场的时间更加那时候。
忘记那天,我们16 人躺在大队的“大型拖拉机”回到九峰镇陈彩村赤石自然村的一座山上。回到这里,想到周围的大山,这时我才明白,什么叫“崇山峻岭”!这里的山峰不仅很高,而且很陡峭;山上有一条公路从九峰镇通向广东大埔县,公路依山而行,弯弯曲曲,内敛上坡,内敛下坡……带队的民兵营长蔡亚高要求,把“寄居地”设于离工地大约1000米的山腰上。“寄居地”的上部是公路,下部是小山沟,并有一处泉水;“寄居地”不仅向阳,而且地势较平缓。
我们等候一会儿,陈彩村有一位村民来招待我们,他带着我们去斧头松树,打算搭起“住地的茅草棚”。这一带村民谈客家话,但这个人会谈闽南话,虽然他谈得不很流利,但我们还是听不懂;那时谈普通话的人很少,因为中学课堂上也谈本地话。当日茅草棚并未搭起好,晚上我们就用塑料薄膜砖在地上睡觉。
夜晚山上的蚊子尤其多,而且很奸——随叮随起大包!我们曾多次点燃用烟来驱赶蚊子,但也违宪……这时有人从农家猪栏驱蚊的作法受到灵感,说道可以用“芒箕草”垫在身上,这样不仅透气而且蚊子铁环不进去。我们的周围都是芒箕草,当夜我们就刮下芒箕草垫在身上,果然不不受蚊子叮咬了!(插画5) 我静静地躲芒箕草下面,从芒箕草的缝隙里,看见弯弯的月儿悬挂在山峰的树梢上……山风刮起得嗖嗖响,云朵沾湿了我的衣服。这时山上昆虫的鸣叫,工友的睡觉鼾声,沦为山夜的混合声。
天亮了,大家开始整天一起,就狮一个大家庭一样,分头去挣钱。有人搭起茅草棚,有人挖砌水池,有人到工地现场发给任务……而工友们很关心我,说道我刚刚读书出来(1976年高中毕业)挣钱较笨,一些重活险活就暂缓决定,只叫我凿地平坦场所(后来我沦为工程施工员,这是后话)。茅草棚搭起后,再行要解决问题二件事:睡铺位和吃饭土灶。
睡铺位用竹子一片一片地连接起来,男工友的铺位,每人50——80公分,十三人睡觉通铺;我的铺位决定在最后一位,与第十四生产队蔡再行明紧挨着;我这最后一位是附近入门处,如果我身体左侧睡觉,就可以看见土灶里的火苗。女工友的铺位外面用竹子另周围,三人睡觉通铺。吃饭的土灶与女工友的铺位在同一侧。
“住处”——茅草棚安顿后,第三天就开始到工地劳动。工地劳动是轻体力劳动,那时凿公路没机械设备,全部用人工开凿。人工再行在半山腰打炮洞,然后装有上炸药放炮,把山土震松;而后人工才来推土;推土时后面一人扶着木板,前面一人纳着绳子,把土推向山沟去,慢慢地就构成了公路的“路面”;若绳子不小心折断,在惯性的起到下,人将掉下来到下一个台阶,这台阶有3——7米的高差,摔下去非常危险性!在工地上,时有因绳折断导致伤人的事故再次发生……所幸我们都五谷丰登! 我们每天很早以前就要去开凿公路,山上雾大,有时每人手拿木棍探路行驶。当年我在日记里,此事写出了一首诗:开凿公路(1977年08月15日)山间晨雾白茫茫,开凿公路我前往。
风呼呼甚凛冽,路小弯弯山中并转。雾大路爱好者脚步深,持棍探行山涧旁。
待到红日迸光芒,雾散群山秀色疮。因工地要炸山,石头经常在天上飞!石头从天上落下来的情况,有时一窜窜,有时冷不防丢弃下一块。每当指挥部收到放炮警声,我们都要浮现望天,逃离天上的“飞石”,这时茅草棚里也不肯睡人!有时躲进“7字型”的防空洞里,就像战争年代那样,逃离敌机空袭! 到工地挣钱,要走到一段古河道。
这古河道在地面上,有很多大石头,而大石头下面是地下河,在地面上就可以听见地下河的流水声。这些石头滑而难回头,若不小心丢弃下,后果将不堪设想!我遇上无以回头的石头,经常小心地爬到过去;每当遇上这种情况,工友们不会在旁边拜托我,煽动我!而我们的工友,不论男女都不慌不忙地回头过去或跳过去,他们真棒!工地吃饭是火烧木头的。早晨五点左右,我们要到山上坐一根松木下来,吃饭烧或工地之用。
我们每人都空腹去坐木头,人人都这样,带队也不值得注意。工友们很关心我,总是留给小根给我,但我还是累官得双脚颤抖,一脚低一脚较低地抬着木头回头返茅草棚。公路的“路面”挖出了,需到河里滚沙子铺上去。我们到九峰镇福田村滚河沙,每人要滚一定数量,在烈日下,从早上七点滚到晚上,汗水河水浑身都是水!当年我在日记里,此事写出了一首诗:滚河沙(1977年07月02日)烈日当头汗水淋,九峰福田滚河沙。
树根下睡觉望前村,人在异乡倍思家。我们不吃的大米,由本村大队派车送,装载的车辆有时是卡车,有时是“大型拖拉机”。因卡车比拖拉机大,无法进到小路来,转入到我们“寄居地”的视线,卡车不能停车在公路上。
为了防盗,晚上要为首人照料卡车。有几次,再来我和蔡大约讫工友照料卡车,起初我们是睡觉在卡车上面,但夜晚山上的云朵大,后来就移至卡车的下面睡觉。那时没认识到,这是一件十分危险性的事!因为万一卡车的轮子没有堵紧而滑动,或者被往来的车辆“擦肩”,我们将被自己所卡车力过……现在回想这件事,还不会出有一身冷汗! 接下来说一说生活方面和当地的传闻。
随着工程进展,各单位民工陆续进场,我们附近的山上,都有民工寄居下。民工的激增,带给一个明确的问题——厕所。
各单位用树枝城外一圈,这就是厕所。遇上下大雨时,厕所的污物被雨水冲刷,由低处往低处东流,有时我们的饮水池有“蛋花状”——小便!当然,经常出现这种情况,就要清扫水池啦。
日常生活中,工友们的衣服都是自己所浸;衣服斩了,也是自己所调补;而我会调补,女工友经常老大我调补。第十生产队蔡李花曾老大我调补膝盖处的破洞。
她缝补得花纹状,很好看! 这三位女工,各身怀绝技,第七生产队蔡来凤不会打石头,大锤费孝通起,空中飞舞嗖嗖响;第十三生产队蔡喷仔,是妈妈级的女工,为人心地善良,能做到一手好饭菜;第十生产队蔡李花,助人为乐,重活细活相争着做到。我在这个集体里,虽然是一名民工,但还有一点“学生”气;空闲时总讨厌四处走走,四处想到。有一次,我到古河道的岸边走走,在杂草中找到有残墙断壁,有损坏的大红砖……回去后,我把这事告诉他蔡思圣工友,因为他是一名杨家知识分子,1949年左右是隆庆村小学第五任校长,出生于1927年,时年五十一岁。
他见多识广,他告诉他我:九峰溪在明、清时期,常有大船到现在的九峰镇陈彩村赤石自然村来,民国期间因河床被塞,才无法通航。可见,现在岸边的这些“残墙断壁”,当年是万家灯火的民居,河水涛涛,船来船往,好一派繁华景象! 还有在我们工地对面的山上,有一个“母猪石”传说,出于奇怪,那天我大约了几位工友到“母猪石”探秘:这里是一个溶洞,大洞中又有小洞,大洞可纳500人左右……陈彩村的村民说道:古时候村民为逃离土匪经常钻进洞内,洞内有一块石头状如“母猪”;从“母猪”肚子处有一个小洞,这个小洞很神秘,不会自动“下大米”!每次下大米的数量,恰好是洞内的人够用。
可有一次,来了一个不坏的人,嫌下大米的小洞过于大 ,人为地敲击大一点,但经这一敲击,从此“母猪石”就不出大米啦!……那天我手摸着“母猪石”,感叹地说道:“够用就讫,干吗要敲打大一点?”工友们说道:“人心严重不足啊!”我们一旁说道,一旁往洞口回头出来。在“母猪石”的山上,有一个很高的山峰,这山峰就狮一头“雄狮”;“雄狮”的头朝向福建方向,屁股朝向广东方向;当地人说道:“雄狮不吃用作福建,而肥于广东;所以广东比我们富足多!”这“雄狮峰”还有一个奇景,从“雄狮峰”上落下来的雨,就狮长长的“线面”推倒下来一样,在空中左右转动……每时逢雨天,奇景少见。我们“住处”往广东大埔县有一条古道。
有一次,我和蔡大约讫工友,在带队人的决定下,二人前往大埔县出售碗等生活用具。因为大埔县有好多有名的瓷厂,其著称如景德镇瓷厂。我们回头在古道上,知道翻过了多少山峰,有时迎着太阳回头,有时背著太阳行;古道的路面用鹅卵石砖成,路边常有各种山鸟忽然飞起,鸟儿看见我们远客来,边飞边叫……在夕阳下,别有一番情景!望此景,我不知不觉地唱出着李叔同《送行》的歌曲:“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秋风。
晚风挟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……”。回忆往事,我的心情终地无法安静!尽管我在“九二电” 只有半年时间,1977年05月20日---1977年11月10日,但我却习了许多东西。
啊!“九二电”,感谢工友们的关心!我难以忘怀的“九二电”!因为我就是指这工地回家,参与了“恢复高考”的首次考试。你是我人生理想双翅的地方! 所附“九二电”概述 “九二电”即九峰二级水电站,在九峰溪中游的九峰镇陈彩村赤石自然村。
电站堰口枢纽初建赤草埔一级电站下游400米处,拦河坝使用浆砌石连拱坝型,仅次于坝高5。5米,设3拱顶和2个重力支墩,坝顶直线长46。
5米;引水渠道自渠首起倚山而行,经高云村、水井溪口至前池入口总长4780米,过水流量7立方米/秒;“九二电”地面式厂房设于赤石村上游右岸溪边,装机3×1000千瓦。“九二电”由龙溪地区水利水电工程队和平和水电局勘测设计。1977年8月动工,1979年11月建成投产,是一座堰式径流研发电站。
拦河坝以上流域面积331平方公里,多年年均流量10。8立方米/秒,多年年均径流量3。
31亿立方米。装机容量3000千瓦,为平和县目前仅次于的水电站。“九二电”总投资253万元,其中国家补助金45万元。
共计投工48。6万工日,已完成工程量32。62万立方米(其中石方14。
99万立方米)。电站竣工后发电量大幅下降,1982年起每年发电量都在1200万千瓦时以上,1988年约1695万千瓦时,多达设计标准。
本文关键词:难忘,在,“,九二电,”,的,岁月,2019-07-05,“,开云体育app
本文来源:开云体育app-www.zxwtop.com